目录

《软技能》

事业

职业发展的驱动力一定是来自个体本身。记住:工作是属于公司的,而职业生涯却是属于你自己的。

职业生涯

首先要化被动为主动转换心态我入职一家公司是因为符合对方的要求,转变为公司是客户,它选择我,是因为我有它需要的专业技能,把自己当成一个企业,我这个公司所能提供的服务就是创建软件。既如此推销自己就是推销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找到更好的工作)。

集中精力成为一位专家,专门为某一特定类型的客户提供专业的整体服务。心态转换后,职业就成了商业活动,开始思考目标(职业的大规划)

晋升

要承担更多责任,有很多可以承担的事情:辅助新人、文档规范、负责项目、优化项目(功能、流程)、曝光自己(分享、帮助他人、发表意见等)、持续学习与输出迎接机会。

我之前在一家公司任职,没事的时候看技术leader负责的系统实现进行学习。有一天他辞职了,这个系统没人负责了,而我因为之前了解过,帮忙修改了bug,之后就开始维护此系统。半年后涨了薪水,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成为专业人士

既然是专业人士,那么只是完成是不够的,要正确的完成,做该做的,合理的时间管理,应对不确定因素要未雨绸缪。

维持兴趣

学习一个东西。一开始有激情,但总会半途而废。因为刚学会皮毛尝到了点甜头,这是有动力的。不过需要再深入学习很久才能尝到下一个甜头,到最后,甜头越来越难得到。虽然最终的结果是甜蜜的,但过程是枯燥的。因此为了保持开始的激情,要多人为制造一些甜头,比如学钢琴,每个阶段以一个喜欢的曲子为目的,学下去。比每天无目的弹练习曲有意思的多。

另外要对自己负责,有责任感。制定计划在目标达到之前,把这个当成和刷牙一样的习惯,列入计划

如何学习

对于程序员,在学习一个技术的过程中,知行合一尤为重要。只看不做容易忘记。《软技能》里有十个步骤,我结合个人学习方式,整合了一下。

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人翻译都是学习了再温习很快乐。但应该很少有人觉得温习是快乐的吧,我从一个儒学大师傅佩荣教授的书里看到了新的解释,觉得非常对,他认为: 论语中只有时机节气的意思,没有时常的含义,另外温习怎么会快乐?因此应该是学一样东西,在恰当的时候加以练习实践,不也觉得快乐吗。读书学习都应该有目的性,就算是消遣也是一种目的。

程序员学习技术更是如此,毫无目的的学一个新技术,不如优先学习工作需要的(或者个人要用到),比较容易获得这种快乐。

步骤

  1. 学习目的(如果有的话): 有实践的目的,最容易学进去;当然,只是单纯的兴趣也可以

  2. 了解此技术的优缺点(或者说适用范围): 如果要实践,在什么情况下用到这种技术是自然要了解

  3. 寻找/筛选资源: 利用网络,书籍找到资源,再结合其他人的评价和个人的了解筛选出好的资源

  4. 浅尝辄止: 先简单了解,直接实操,了解整个流程后再深入核心

  5. 计划: 了解皮毛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因此我不把它放入计划中,之后的深入学习才需要计划,分解学习难点,指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更容易在每个阶段后做出调整或者奖励自己,看到进度比盲目的向前进要容易成功。

  6. 边学边实践: 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又制定好了计划,就可以学习与实战互相结合了,利用新学会的技术一步步做更复杂的事情,遇到无法解决的再回头学习不会的东西,学会后解决问题,循环反复,最后实现目标。

  7. 总结归纳: 整理实践与学习的知识点

  8. 输出: 分享他人或写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要公开而更加细致的完善自己之前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