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矛盾论
辩证法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 列宁
从这句话得知矛盾
是辩证法的核心。因为是核心,所以涉及许多方面和哲学问题: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多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两种宇宙观
主要有两种宇宙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
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于是,在资产阶级那里,除了公开的极端露骨的反动的唯心论之外,还出现了庸俗的进化论,出来对抗唯物辩证法
上面这句话怎么理解?我认为是资本主义因为社会的发展达到了绝对的高度,冲破了封建社会的枷锁,而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帮助资本主义打破封建奴隶社会,这样才能方便资本扩张,于是创造了世界通史。证明了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不会是永远存在的,总会因为内部外部的条件激化发生改变,因而给唯物辩证法带来了充分的证明。根据唯物辩证法,事物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不会一成不变,这样的话资产阶级获得了利益,当然要防止这种思想吧。
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话。如果有变化只是数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是由外因而不是事物内部导致的。按照这种思想,资本主义应当是自古至今一直存在,且未来也会存在的。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是从事物内部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第一根本原因是内部矛盾性,第二原因是和其他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形而上学相比,单纯的外部因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运动:范围大小、数量变化等。无法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另外即便是外部因素的变化也依靠的是事物内部矛盾性。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举个例子:鸡蛋因合适的温度(外因)变成鸡,但温度不能让石头变成鸡(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温度能影响鸡蛋不能影响石头因为二者的根据(内部本质)是不同的。
另外一个例子: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新纪元,也影响了其他国家,中国也因此发生了内部的革命。这也说明事物之间是会互相关联影响的。
以上对比了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区别。形而上学看事物是:孤立、静止的,因此事物只有数量和场景上的变化,无质变;辩证法看事物是:互相关联影响的,事物变化主要依靠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所以会产生质变。
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著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后来就被形而上学所代替
为什么唯物辩证法到了近代才有影响力?随着科学、社会的进步资本的扩张对世界有了更深层更全面的认识,再加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才能有所成就。
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的宇宙观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找出其中的规律,找到核心的矛盾点,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者说绝对性有两方面意义:
-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根据上面的话,无论是自然、精神、社会都有互相对立矛盾的趋势。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因为有了矛盾,才能解决矛盾,解决了矛盾才能使得事物发展甚至发生质变,才有了向上的朝气,一旦矛盾消失,事物的生命周期也就终结了。由此看来,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既然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那么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答案是有的。
如果说事物发展的开始不是内部矛盾,而是由外部矛盾导致,那就回到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去了。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矛盾,差异就是矛盾,比如劳资之间,从一开始就有了矛盾,只是还没有被激化,他们的差异性就是矛盾。
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著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的是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的、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常见的,最平常的,碰到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后的叙述又向我们表明了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各个部分总和的自始至终的发展(增长与运动两者)。”
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
那一般辩证法的研究和叙述方法是什么?找到事物发展的最核心现象,从现象出发,找到其中的矛盾,然后分析这些矛盾和现象各个部分总和和自始至终的发展,这样就能正确分析历史和现状,并推断将来。
矛盾的特殊性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
从研究方向来说: 因此对于每一种运动形式我们要注意它和其它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造成运动形式不同点的是我们尤其要重视的,因为它是矛盾的特殊性,造成事物运动本质不同的核心结果,才能区分事物。这也是世界万物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如果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说明了事物内在的变化本质,那么矛盾的特殊性与相对性则说明了事物之间的根本差异。无论是自然界的、或者是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也因此科学的研究区分就是根据其中的特殊性展开的:
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的互相斗争,军事学中的攻击和防御,哲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观等等,都是因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了不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
从认识过程来说: 人们总是先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然后进一步进行概括,逐渐认识诸多事物共同的本质。当认识了共同本质之后,就可以以这种认识为知道,继续深入研究特殊性,然后又根据深入认识后的特殊性,再补充发展共同性。整个过程就是 先从特殊性到一般性,再由一般性到特殊性,循环往复,每次循环又能得到新的认识,使人类的认识不断提高深化。
从研究过程来说:
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这是十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否则千篇一律的套用公式只会发展的更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 主观性导致只缘身在此山中,无法正确的认识问题,片面性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清问题全貌。表面形导致只能看见表面问题,无法深入到核心问题。
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
矛盾的主次之分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它的矛盾力量,例如,残存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小资产者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者的矛盾,自由资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矛盾,以及其它的矛盾,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
矛盾地位的变化
随着发展,主要矛盾也可能变成次要矛盾,矛盾的地位会发生变化,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况。当着帝国主义向这种国家举行侵略战争的时候,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帝国主义和这种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这种国家内部各阶级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在内),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中国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一九零零年的义和团战争和目前的中日战争,都有这种情形。
当着国内革命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内反动派的存在的时候,帝国主义就往往采取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企图维持其统治:或者分化革命阵线的内部,或者直接出兵援助国内反动派。这时,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完全公开地站在一个极端,人民大众则站在另一极端,成为一个主要矛盾,而规定或影响其它矛盾的发展状态。十月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援助俄国反动派,是武装干涉的例子。一九二七年的蒋介石的叛变,是分化革命阵线的例子。
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
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发展到某一阶段,就互易其位置,当新的事物取代了旧的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由此可见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所规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已从旧的封建主义社会时代的附庸地位,转化成了取得支配地位的力量,社会的性质也就由封建主义的变为资本主义的。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时代,封建势力则由原来处在支配地位的力量转化为附庸的力量,随着也就逐步地归于消灭了,例如英法诸国就是如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由新的起进步作用的阶级,转化为旧的起反动作用的阶级,以至于最后被无产阶级所推翻,而转化为私有的生产资料被剥夺和失去权力的阶级,这个阶级也就要逐步归于消灭了。人数比资产阶级多得多、并和资产阶级同时生长、但被资产阶级统治着的无产阶级,是一个新的力量,它由初期的附属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地壮大起来,成为独立的和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阶级,以至最后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这时,社会的性质,就由旧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化成了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这就是苏联已经走过和一切其它国家必然要走的道路。
在做编码设计的时候,也是从无知到清晰的矛盾过程,一上来无知处于主要矛盾,所以随意乱用设计,为了设计而设计,影响后续工作。当熟悉设计,有了清晰的概念,清晰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在设计编码的时候不在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有充足原因的设计。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新陈代谢这些词语都是符合这样的性质的。另外我们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即便两个矛盾看似势均力敌,但只是暂时的,基本形态择是不平衡的。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从根本上反驳了平衡论或者均衡论
总结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优先找到主要矛盾,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它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矛盾的转化性质,也给人一种向上的精神,因为失败不会一直存在下去,这也是主席的一种乐观精神的来源吧,反者道之动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
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这些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每个方面都不能单独存在,因为失去了对方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比如没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没人可以压迫那他就不再是资产阶级了,这种依赖就是同一性。所以矛盾的双方虽然是互相对立斗争并且排斥的,但也因为彼此成为存在的意义,互为因果。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是互相渗透互相斗争的,因为压迫与被压迫是矛盾的。
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上面说的互相依存便是其中一个意义
相互依存有同一性所以在一个统一体中,这只构成了机械辩证法,还需要矛盾的事物互相转化,一个事物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条件,就会产生质的变化,无产阶级压迫至极,产生革命最终成为了统治者,原来的地主变成了被统治者。如果他们之间没有关联也就不会互相斗争发生质变。这就是第二种意义
巩固无产阶级的专政或人民的专政,正是准备着取消这种专政,走到消灭任何国家制度的更高阶段去的条件。建立和发展共产党,正是准备着消灭共产党和一切政党制度的条件。建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进行革命战争,正是准备着永远消灭战争的条件。这许多相反的东西,同时却是相成的东西。
当初国家制造原子弹,就是为了反对原子弹,为了反对而创造出反对的东西,这和制造原子弹的国家有了同一性那就是都在制造原子弹。这就是矛盾双方之间的同一性
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它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
斗争性
同一性决定了矛盾相互依存与一个统一体,而斗争性择决定了矛盾的质变的原因,我觉得这里写的很好懂:
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着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 第一种只会产生量变,后一种才会产生质变。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所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前面我们曾经说,两个相反的东西中间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这是说的条件性,即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里我们又说,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在矛盾的斗争性的问题中,包含着对抗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列宁说:“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37]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这个公式。
不能遇到矛盾就进行对抗,对抗在事物发展中是必然的,但在矛盾的不同阶段,不同时刻是不能套用公式随意进行对抗的,我们应该给矛盾的双方留有余地,犯了错误的能及时改正,这时候过火的斗争就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