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什么

和重复练习不同,刻意练习是”不重复“的练习。在我看来重复练习和刻意练习不是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刻意练习是为了进步,重复练习是为了巩固。

以练习投篮为例,在各种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姿势、身体情况等)投了10次进不去,那么再投100次也进不去,因为你在重复错误。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微调,第一次进不去,调整手腕,第二次进不去再调整力度,第三次,第四次… 直到进球,掌握了一个正确的投球感觉。这是迷你版的刻意练习;掌握了投球感觉,进行重复练习巩固达到更稳定的水准。

因此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反馈的练习方式。

刻意练习的过程

  1. 准备:设定好学习的目标、规划每一个阶段、最后学以致用才能有效反馈
  2. 反馈:对正确的与错误的做分析,减少后续的问题
  3. 集中精力:有效的集中1分钟,也比散漫的10分钟有用
  4. 保持动力:给自己设定阶段奖励、自勉等可以增强信息和动力
  5. 走出舒适区: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赢了也不会获得进步。因此要逐步和更强的人下。
  6. 瓶颈的攻破:遇到瓶颈,可以换个思路方法,调整节奏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

练习时的重要点

走出舒适区

单个的细胞和组织在尽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

人慵懒的躺在床上是符合生理的,当运动的时候会打破这种稳定,所以会带来痛苦,但当进行了长期的运动,使得身体超出了体内平衡机制能够补偿的界限时就打破了这种痛苦。届时来到了新的区域。

如果你能做100个俯卧撑,那么每天做10个很轻松,但做120会感受到痛苦。在舒适区内(永远做10个俯卧撑)不会有任何成长,只有循序渐进坚持脱离舒适区才能带来进步,当然也要注意不能离舒适区过远(比如每天200个就不切实际)。

创建心里表征

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练习过程中创建属于自己的心里表征,可以更高效的进行后续的学习。其实就是尽可能的了解事物的本质。比如很多词语可以来说明什么是心里表征:举一反三、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等

理解一件事的背后底层规律,上层无数的变化不再重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以数学举例:记住难题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可以举一反三更多的难题;而如果只记住每道题的答案,那就无法面对新的问题,其实就是总结知识点的底层核心,其上的建筑都是水到渠成。

再比如关于记忆:一堆无关联的单词难以记住,但如果是一句有意义的话就可以瞬间记住。知识也一样,多个知识由点及面构建起一个网状图,就能有1+1>2的效果。

当对某个领域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就能达到"预测未来“的效果,只看到一个点,就能分析出整个关系网。守门员根据对方踢球瞬间做出合理决策(扑球方向、方式);军事领域可以根据当前战争,分析国家之间的政治情况。

理论与实践

《实践论》里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刻意练习也是一样的,要对练习的东西进行实践与反馈。才能确保刻意练习的正确性,优化调整之前的错误点,这也是学精一样东西的最优解。